您现在的位置:众悦学车网 > 众悦百科 > 药后驾车

药后驾车

编辑词条
根据药物学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知有十类、数十种药物是驾驶员要慎用的,包括催眠、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类,还有个别驱虫药和抗生素类。其中有的是人们常用的,有些还是非处方药。有些药服用过后出现眩晕、头痛、精神紊乱,过量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概述】 [编辑本段]

根据药物学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知有十类、数十种药物是驾驶员要慎用的,包括催眠、止痛解痉、抗过敏、 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类,还有个别驱虫药和抗生素类。其中有的是人们常用的,有些还是非处方药。有些药服用过后出现眩晕、头痛、精神紊乱,过量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交通规定】 [编辑本段]

近年来,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事实证明,服药后驾车已成为当今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正式实施。与过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一些不同,该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第一次为“药后驾车”亮起了红灯。

【表现特征】 [编辑本段]

如巴比妥类的催眠药,服用后能使人安睡,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药后驾车”险于酒后驾车如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降血压药可能会引起心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头痛、眩晕和嗜睡等;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服用硝酸甘油等药品的不良反应有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平的车辆上尤甚;阿托品类解痉止痛药,容易出现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服用一些驱虫药,如果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品,可使药物大量吸收,出现眩晕、头痛、精神紊乱,过量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被禁药品】 [编辑本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提到的精神类和麻醉类药物到底是指哪些药物呢?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中枢镇痛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等,共119种药品。

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苯丙胺类(冰毒)、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等。抑制剂常见的有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和非巴比妥类。 致幻剂是指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幻觉直至导致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的天然致幻剂——致幻蘑菇菌等;人工合成的致幻剂—一二甲基色胺、麦角酰二乙胺等。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可卡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118种药品。 以上这几种药是药后驾车危害最大的,中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对精神药和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虽然这些药是医院常用药,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很难接触到的。由此看出药后驾车中,最常服用的药物是占造成事故率72%的抗组胺类药物。

【医生建议】 [编辑本段]

如果需要吃药就说明病了,作为病人,本身就已不适合开车,更不应该吃点药顶一下,继续开车。 服用10类药 驾车易出车祸如果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带病开车就是对别人生命的蔑视。如果因为警察查不出来就忽视了安全第一,就更是拿生命来当儿戏。可见,司机的自觉是最重要的。

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眼神经、耳神经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驾驶人员应牢记以下用药之道:到零售药店购药时应请教药店执业药师,以取得他们的用药指导;去医院看病时,主动告诉医生你是自己驾车,请他在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认真仔细看清楚药品说明书后再服药;服药期间好好休息,不要开车,如出现异常情况,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行车事故。

【具体案例】 [编辑本段]

李先生购买了一辆家庭轿车。这天他像往常一样驾车上路了,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发现交通标志突然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汽车一晃,交警勘察事故现场时发现,李先生的轿车轨迹有问题。李先生说,他当时一子晕了。可是,他并没有喝酒,那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还是医生帮他找到了答案:“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原来,李先生这几天正头痛咳嗽,他所服用的止咳药和止痛药产生的副作用,使他不幸成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

【交通事故】 [编辑本段]

抗组胺药具有组织感受器阻断效果,用来治疗感冒症状如鼻塞、流鼻水、打喷嚏, 用的感冒药后驾驶车辆有防止皮肤瘙痒的效果。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披露了服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对驾驶行为有损害。正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一份有关在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用抗抑郁镇静剂的事故率达97%,服用大麻酚镇吐剂的事故率是90%。另一项是抗组胺药,造成事故率为72%。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药后驾车的危害,而近几年,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药后驾车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开车 ,交通 ,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众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 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技术支持与报障:zixun@wuhanxueche.com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请点这里在线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