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实现50亿元的汽车产值,车型和销量均实现质的突破。”3月2日,永源集团副总裁、永源汽车公司总经理王国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信心十足地表示,“民营企业造汽车,已经走上了一条健康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是日,该公司生产的UFO-A380在台州三门县宣布上市,这是一款五门SUV,不仅装载了三菱发动机和五十铃的变速箱,而且还首次使用了全承载底盘,无论是操控性还是舒适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据悉,UFO-A380分为精英型和钻石型两款,均为手动两驱,搭载2.0L排量的三菱4G63S4M发动机,售价为8万~10万元。
相信喜欢汽车并对SUV感兴趣的读者对“飞碟”这款车型应该都不陌生。4年前,也就是在2005年的上海车展上,飞碟UFO首次小禾才露尖尖角;同年6月,该车型被发往全国各大城市的销售店。一晃4年过去了,王国富表示,永源汽车将带着UFO-A380再次参加2009年上海车展,今年11月还要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现在全球汽车行业都比较萧条,经验告诉我们,萧条时期的发力,往往能在经济复苏之后获得很好的回报。”
现在,民营汽车企业开始发力了。
台州的汽车奇迹
在台州发家致富的吉利汽车,现如今,已经成为台州民营汽车企业的模范和标杆。
“一个台州农民要造汽车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吉利汽车李书福曾告诉记者,从1993年打算造汽车开始,一直到1998年,吉利才在临海建成了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期间经历了数不清的挫折和磨难,以至于他甚至说出“能不能给我一个失败的机会?”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话。
现如今,吉利已经发展成国内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2008年,吉利集团实现销量22.18万辆,仅仅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预计全年利润增幅全行业第一。在国内众多厂商因未能如期完成2008年产销目标而纷纷调低2009年目标时,吉利汽车却高调抛出2009年的目标:销售同比增长25%,进入全国前十位。
吉利的造车路,让同乡的兄弟民营车企看到了希望。“吉利的成功,为民营企业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业内如此评价。“吉利造车的晕轮效应,激励包括台州在内众多民营企业踊跃投身汽车制造业。”
据介绍,目前仅台州地区就有5家民营汽车企业,包括吉利、吉奥、永源、中能和彪马。其中,吉奥虽然进军汽车制造业的时间不长,但后来者居上,自2004年第一辆吉奥皮卡投产以来,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正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卡和SUV生产基地;永源汽车推出的飞碟UFO,填补国内三门SUV的空白,年产规模达3万辆。刚刚推出的UFO-A380,不但继承了三门的优势,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100余项的优化升级,申请专利30多个,可以称得上是一款比较成熟而且性价比很高的SUV车型。
必须承认,记者在走访浙江民营车企之前,对这些企业能否做好汽车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汽车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而且讲究规模效益。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市场和利润空间受到不断挤压,这些民营小企业靠什么来赢得一席之地?
民营企业的优势
“自主创新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在采访中,王国富告诉记者,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哪个企业像我们一样渴盼成功。”
3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台州市三门县的永源汽车生产基地。这个数年前还是一大片山脉的地方,如今已经初显汽车产业模型。该生产基地投资近5个亿、占地860亩、涵盖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生产车间。“你们根本无法想象我们当初创业的艰苦。”
几乎每个民营汽车企业的老总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和辛酸事,正是因为经历过艰苦的创业阶段,才使他们倍加珍惜点滴的进步。“汽车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浙江民营企业造车一开始都遭遇强大的壁垒,主要是政策和技术,但是,浙江人是凭着顽强的企业家精神闯了进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他表示,“浙江汽车产业并不像东北等汽车生产基地那样由产业导向,而是完全由市场导向的。”
事实上,浙江从来就没有被国家规划为工业基地,但是如今却发展起了一大批渐成规模的民营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其中有的企业已成为领军者。“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浙江民企看到了这个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大的利润空间。”黄先海指出,“更重要的是,集群效应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民营企业也具有船小好掉头、负担小的优势,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方向。”
数据显示,目前台州的汽车零部件具备相当规模,生产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达到93亿元,已发展成为集群式汽车配套基地,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几乎所有的汽车零部件都能在台州加工,这些企业支撑着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半壁江山,一汽、东风、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购都来自浙江。有雄厚零部件制造基础的浙江民企当然不甘心行走在汽车产业的边缘,吉利引发了“鲶鱼效应”,更让这些企业蠢蠢欲动,最终导致40余家民企蜂拥进入。
实践证明,与体制僵化、市场运作模式陈旧的国有汽车企业相比,这些民营企业拥有明显的体制优势;与合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又具有价格优势。善于销售和控制成本的浙江民营企业老板们还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他们普遍避开了高投入的轿车业,而把投资重点放在成本较低的皮卡、特种车以及客车上,比如青年汽车选择客车入手,永源选择SUV入手。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再进入轿车领域,降低投资风险。
拒绝兼并重组
随着国家振兴汽车产业“国八条”细则的出台,兼并重组成为业界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兼并重组的目的在于鼓励引导企业之间通过市场机制运用资本手段进行联合、兼并重组,促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就此,记者采访了永源汽车公司董事长王刚,他一口否决:“永源没有考虑和任何企业重组。”
从历史经验来看,企业之间的重组,无外乎两个目的: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寻求技术合作。而对于这些民营汽车企业来说,一般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以永源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涉及3大部类8大经济领域的规模化国际产业链,下辖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19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直接创汇1.1亿美元。王国富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还没走出投入期,希望2010年能开始创收。”
除了有母集团的资金注入外,民营企业一般更讲究“有多大能力办多少事”。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我们不像国营企业,我们花两块钱都要想一想,因为都要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压力来自于成本,而优势也来自于成本,浙江的块状经济和草根经济降低了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至于技术,王国富表示,最主要是自己摸索,从学习、模仿,到吸收、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特之路。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就有媒体爆出吉利要收购永源汽车的消息,但永源否认了可能被吉利汽车收购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兼并重组重点强调的是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通过企业行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加快区域布局的调整,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兼并重组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而政府是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
“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微观基础,支持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兼并重组并不矛盾。”朱宏任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