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培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其教育理论以德国古典哲学和早期进化思想为主要根据,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为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
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是福禄培尔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对于哲学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在《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把“统一”或上帝的精神看做万物的本质和原因,而教育的实质和任务在于帮助人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神的本质,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他肯定人性本善,要求顺应自然进行教育。他以辩证的眼光把人的教育描述为一个分阶段的、连续不断的和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人的教育》第一至四章分述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教育的主要任务。福禄培尔强调家庭生活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重视自我活动和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探讨了学校教育的课程问题,其特点是将手工和艺术课列入学校课程。此外,在第四章第四节“空间表现’中所反映的主张为后来恩物游戏奠定了理论基础。
福禄培尔接受了裴斯泰洛齐的主张,认为儿童生而具有各种能力,儿童天赋能力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儿童的天赋;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进行,既要适应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在福禄培尔看来,儿童好比花木,教师如同园丁,学校就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园地,教师要像园丁一样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
福禄培尔进一步指出,儿童的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他把儿童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福禄培尔强调指出,儿童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儿童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
福禄培尔又说,儿童的自我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种自我活动是由儿童的个人兴趣、愿望所引起的,而不是来自外界的刺激。教师不应束缚、压制儿童的天性,而应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表现自我。
根据上述发展理论,福禄培尔认为三个时期的儿童应当接受不同的教育。他特别重视幼儿期的教育,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幼儿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福禄培尔不仅是一位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一生从事在教育工作,亲自办学,登台授课。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理论。福禄培尔的思想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较深,但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又有所创新,以其幼儿园和幼儿教育理论确立了自己在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福禄培尔重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把儿童的自我活动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因此,他充分肯定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并为儿童的游戏活动设计了一系列恩物;他首次创办了幼儿园,使学前儿童从此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遍布世界各地;他重视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呼吁父母关心子女的教育;他把劳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主张为儿童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由于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特殊贡献,他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的名字和幼儿园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的世界观的基础是有神论。因此,他的教育论述中处处可见上帝的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这使他的教学理论的意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